5月4日,裝載5萬余噸南非進口玉米的“赫拉”輪順利抵達廣東麻涌港,這是我國從南非進口的首船飼料玉米,標志著我國從南非進口飼料玉米的渠道正式打通。
中國和南非同為新興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國家,在長期的互利合作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南非農業發達,玉米作為當地主要農作物,產值約占全部農作物的40%,玉米產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十。南非生產的飼料級黃玉米水分低、雜質低、品質優良,是全球高品質飼料玉米的重要來源。
在中糧貿易黨委的統一領導部署下,玉米中心、物流中心、沿海大區三方高效協同、緊密配合,為南非玉米進口保駕護航,確保順利完成到港工作。玉米中心依托中糧國際海外布局、順暢的采購渠道、豐富的貿易經驗,適時入市采購,低成本掌握優質糧源,合理匹配下游銷售計劃和交貨安排;物流中心密切關注裝運動態,周密協調各方準備進境玉米報關報檢單證,確保外輪抵港前完成進口報關報檢相關手續;沿海大區精心部署,嚴格執行,并提前完成相關進口手續辦理,協調港口接卸手續、倉容安排。待口岸海關檢疫放行后,將立即啟動調運提貨手續,協調客戶通過駁船、汽運方式提貨,預計提貨周期為20—30天。
南非首船飼料玉米進口,對我國現有進口玉米渠道形成有益補充,有利于平衡全球玉米季節性、區域性波動,進一步拓展海外多元化進口糧源供應,強化糧源供應能力,增強我國進口玉米的主動性,并將南非品質優良玉米引入國內,較好地補充國內高品質飼料原料供給,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用料選擇,是我國與南非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的新成果,對加強中南農業合作、暢通全球農糧市場供應鏈具有積極影響,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開辟互利共贏新空間。
作為全球農糧產業鏈的深度參與者、暢通全球農糧供應鏈的堅定推動者,中糧貿易將充分發揮自身產業鏈優勢,堅持互利共贏理念,追求共同的可持續發展,不斷創新拓展國際農業合作新空間。